2016年5月18日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以社會創新事業為核心,銳意打造成為IoT時代的創新合作伙伴,以2018年度作為最終目標年度制定了《2018中期經營計劃》。主要內容如下:
IoT時代的創新合作伙伴 |
通過不斷發展壯大的社會創新事業,加速客戶協創 |
四大重心領域 | |||
---|---|---|---|
電力?能源 | 產業?流通?水 | 城市 | 金融?公共?醫療健康 |
2018年度目標 | 2015年度業績 | |
---|---|---|
銷售額 | 10兆日元 | 10兆343億日元 |
調整后營業 利潤率 |
8%以上 | 6.3% |
EBIT率 | 8%以上 | 5.3% |
歸屬母公司股東的 本期凈利潤 |
4,000億日元以上 | 1,721億日元 |
前端銷售比例 | 40% | 36% |
日本海外 銷售比例 |
55%以上 | 48% |
營業現金流 利潤率 |
9%以上 | 8.6% |
提高資產收益率 (ROA) |
5%以上 | 2.6% |
日立為配合“2018中期經營計劃”的實施、向世界展示今后的經營構想,以2013年5月啟動的“全球品牌宣傳活動”為基礎,在中國等全球19個國家的各種媒體平臺上同步展開全新的“品牌宣傳活動”。本活動以“集思創未來(THE FUTURE IS OPEN TO SUGGESTIONS)”為宣傳口號,希望以此促進同客戶及合作伙伴的協創,進一步構筑品牌形象。
在“2015中期經營計劃”實施期間,日立在全球范圍內開展了“全球統一品牌宣傳活動”。這是日立首次嘗試采取這樣的方式,在自2013年起的三年時間里,不僅日立作為國際品牌的影響力得到了提升,通過和各地區業務活動相結合,也推進了社會創新事業的成長。
2016年9月29日,中國政府“友誼獎”頒獎大會在北京中南海隆重舉行,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向日立的小泉英明專員等獲獎外國專家頒獎。次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獲獎外國專家及親屬。會見后,應李克強總理邀請,獲獎外國專家還出席了習近平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出席的國慶招待會。
中國政府“友誼獎”設立于1991年,旨在表彰在社會、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做出突出貢獻,并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好交流的外國專家而設立的榮譽獎項,每年約產生50名獲獎者*。小泉英明專員獲此殊榮,是對其20年間與中國學術界展開交流合作,在“腦科學基礎教育概念首創”及“各種計測原理的首創與社會實裝”等主題研究方面所做貢獻的肯定。
“專員”是日立向為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公司研究人員授予的最高級別職位。小泉英明專員因其提出的“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光譜法”奠定了在測量科學界的地位,此后又在腦神經科學領域開拓了一片新天地。小泉英明專員于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的外籍院士,成為該院第四位日本籍院士,也是第一位來自日本民間企業的當選者。2015年,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向其頒發“突出貢獻獎”,表彰其在偏振塞曼分析法方面的研究貢獻。
2016年10月14日,日立解決方案(中國)有限公司五周年慶典暨技術成果展在北京漁陽飯店召開。
2006年1月,日立解決方案的中國團隊作為株式會社日立解決方案在華業務的一線力量,開始著手面向中國市場的系統集成業務。為了進一步拓展在華業務,2011年10月日立解決方案(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同年11月、12月,上海分公司及廣州分公司也相繼開業。為貼合中國市場并增強研發實力,提供更加專業高效的服務,更于2012年4月在嘉興成立了浙江日立解決方案軟件服務有限公司,承擔在華研發中心及云服務運維的職能。
在與慶典活動同時舉辦的技術成果展覽及發布會上,集大成地展示了日立解決方案在華創業十年以來,在社會創新事業、云服務、云運維、大數據、智慧城市、兩化融合、城市基礎設施管理等領域通過不斷摸索與實踐所取得的成績。其中包括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成功上線的飛機加油智能業務管理解決方案、在嘉興及蘇州等多地投入使用的城市地下管網信息管理解決方案等。
日立汽車系統株式會社在中國的統括公司——日立汽車系統(中國)有限公司參加了于2016年6月28日至6月30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2016上海國際汽車零部件及相關服務展覽會暨上海國際汽車新能源及智能技術展覽會(SAPE2016)。
日立汽車系統(中國)針對中國市場的需求,展示了日立集團的豐富的產品和技術,包括:作為汽車電動化的核心部件的電動機、逆變器、48V鋰離子電池組等電動系統技術;提高內燃機效率的慣性停止用啟動機、可變系統等高效率ICE系統技術;以及高度安全駕駛系統中負責“認知”“判斷”“控制”的立體攝像頭、ADAS電子控制單元、行駛系電動助力器。
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制定了著眼于2050年的環境長期目標——《日立環境革新2050》。基于日立堅持將環境融入經營之中的《環境構想》,為了構筑“低碳社會”“高度循環社會”“自然共生社會”,日立設定了如下主要目標:到2050年度為止,將整個價值鏈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削減80%、水與資源利用效率改善50%(2010年度同比),以及對自然資本的影響降到最低等。今后,日立將為達成這些目標而努力。
近年來,為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在2015年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的《巴黎協議》及聯合國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均表明了人類社會為削減環境負荷將付諸長期努力的決意。同時,日立在全球范圍內開展的社會創新事業,是與社會基礎設施相關聯的長期事業,在加速社會創新事業開展的同時,對環境的長遠考慮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此背景下,日立認為從長期來看,在應對氣候變化、資源枯竭、生態系統被破壞等環境問題上必須付諸行動,就此重新制定了以2050年為時間節點的長期環境目標。
實現“低碳社會” | 實現“高度循環社會” | 實現“自然共生社會” |
---|---|---|
將整個價值鏈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到2030年度為止削減50%* 到2050年度為止削減80%* |
在構筑水與資源的循環社會的同時 到2050年度為止將日立集團內部 水與資源利用效率改善50%* |
對自然資本的影響降至最低 |
2016年6月21日,日立出資援建的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迤車鎮西土小學舉辦了隆重的新教學樓竣工典禮。2014年8月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西土小學所在地距離震中約40公里,老教學樓在地震期間嚴重受損。在中國研究發展基金會和當地政府的協助下,日立向受災地區捐助100萬元人民幣,專項用于西土小學的教學樓重建工作。
質子線癌癥治療作為一種先進的放射線癌癥治療法,因其能夠兼顧治療和保障生活質量,正逐步在全球普及。進入2016年,自4月香港養和醫院與日立宣布引入香港首臺質子線癌癥治療系統以來,日立的質子線癌癥治療系統在全球發展迅猛,捷報頻傳。
5月,日本知名國立綜合大學北海道大學與日立宣布,正式啟動了治療室內錐形束CT和質子調強兩項臨床治療。北海道大學和日立于2014年研發出全球首個搭載動體追蹤技術和點掃描技術的質子線治療系統,針對位于肺部、肝部等隨呼吸會發生位移的腫瘤,可實時鎖定位置并進行準確照射。本次兩項治療技術在臨床正式啟用,將幫助質子線癌癥治療的精度再創新高。
6月,全球癌癥治療權威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為其質子線治療中心舉行了十周年開業慶典。該中心所采用的質子線治療系統由日立提供。MD安德森長年位居“全美優秀醫院”排行榜前列,其質子線治療中心于2006年5月開始運行,至今已為7,000名以上的患者提供了治療。
8月,日立從新加坡國立癌癥中心獲得了質子線癌癥治療系統的訂單。這將成為東南亞地區的首部質子線癌癥治療系統。在新加坡公立醫院就醫的癌癥患者中,有將近七成都在新加坡國立癌癥中心接受治療。該系統將安裝在預計于2021年投入使用的新加坡國立癌癥中心新樓內。
日立用創新回應社會所面臨的課題。日立在2017年度的合并銷售額達到93,686億日元,員工約307,275名。日立作為社會創新事業的全球領軍者,開展的業務涉及電力、能源、產業、流通、水、城市建設、公共、醫療健康等領域,通過與客戶的協創提供優質解決方案。詳情請參見日立全球官方網站(www.hitachi.com)。
中國是日立最為重要的市場之一。截止到2017年度末,日立集團在中國擁有143家集團企業,正式員工約44,080名,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達到10,410億日元,約占日立集團全球總銷售額的11%。日立致力于通過"社會創新事業"為中國的社會發展及產業升級做出積極貢獻。詳細信息請參見日立中國的官方網站(www.xxhh123.cn)。